杂志社刚刚道歉!论文竟有「男性高危产妇」,作者回应:打错字_每日关注

杂志社刚刚道歉!论文竟有「男性高危产妇」,作者回应:打错字


杂志社刚刚道歉!论文竟有「男性高危产妇」,作者回应:打错字


本文作者:长海

近日,多篇妇产科方向的论文中惊现「男性病例」引发热议,这其中,有 2 篇发表于《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刚刚,《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在官网发布《关于学术不端的声明》表示:[1]

「经调查,该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我社当时的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部分编辑和审核人员责任意识不足,对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学术出版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涉事编辑我社已作出辞退处理。

图源:《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官网 [1]

作者表示打错了,涉事编辑已辞退

根据杂志官网显示,《中国医药指南》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医疗保障局主管、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创刊于 2003 年。根据知网数据,《中国医药指南》自创刊以来,共发表论文超 13 万篇,2024 版复合影响因子为 0.278。

开头提到的几篇「离谱」论文里,其中一篇来自《中国医药指南》题为《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其中写道:「选取 2014 年 9 月至 2017 年 9 月我院治疗出现羊水栓塞的高危产妇 140 例……有 34 例男性患者……有 33 例男性患儿。」[2]

图源:参考资料 2

这篇发表于 2018 年 2 月 28 日的文章,作者是抚顺市中心医院产科的王忠红。5 月 5 日,据澎湃新闻报道,有记者联系上了王忠红,对于高危产妇文章中出现男性病例,她表示:「他们打错了,应该是女,打成了男,他们后来出版后给我寄过来我也没核实。」王忠红称,自己会联系出版社沟通此事。[3]

刚刚《中国医药指南》发布的致歉声明中,核心逻辑是:审稿流程有漏洞,编辑责任意识不足,所以辞退了涉事编辑,并将在完善审稿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建立监督制度以、强化诚信宣传这 4 个方面进行整改。[1]

图源:《中国医药指南》今日声明 [1]

但问题真的只在编辑吗?错漏也只是打错字这么简单吗?

什么样的期刊,什么样的审法

无论是期刊方表示的审稿漏洞,还是作者表示的「打字打错了」,如果是一次两次的偶然性错误可以归咎为不可避免的系统性误差。但事实上,男变女,女变男的「学术性错误」并非偶然个例。

近期网上就又陆续扒出至少 27 篇论文包含了男性罹患妇产科疾病的病例,包括但不限于:男性卵巢早衰、男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卵巢癌、男性怀孕、男性宫外孕、男性子宫出血、男性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

即便是在英文发表的 SCI 论文里,这种「谬误」也并非罕见。2015 年 1 月,一篇发表于期刊杂志 Journal of BUON 上的文章就纳入了 28 名「女性前列腺癌患者」,还取样分析了 miR-150 的表达情况,并进行了男女性患者的组间对比。[4]

图源:参考资料 4

如果几篇文献的审核或校对都踏入了「同一条河流」,那这种系统性误差感觉实在是大了点。

「什么样的期刊,什么样的审法。」某医院主办杂志的医学编辑余小燕(化名)直言,虽然审稿的流程大同小异,但具体的审稿细节每一种期刊都有自己的打法,各不尽相同。

国际知名的期刊是不用多说了,如 Nature 和 Lancet 等顶刊的审核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但相对应的审核时间以及审核力度也会非常大。

Nature 稿件审核标准及流程,图源:参考资料 5

国内创办的学术期刊,一般都必须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所谓「三审」即初审、复审、终审,其中的复审常常为「外审」,也就是引入外部专家参与评审。不同的期刊具体细则可能会有不同,但均应该建立在「三审三校」的基础上。国内的核心期刊,有许多也会对外公示审稿校稿的详细流程。

如《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就在其官网上写道:本刊实行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部初审、专家外审、定稿会终审)。初审通过的稿件,选择相关领域的 1~2 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6]

图源:《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官网 [6]

简单来说,越是权威的期刊,审核的流程越透明、审核的尺度越严谨。而对于部分非核心的中文期刊,即我们业内称的『普刊』,其实审核流程的公示并非是一个必选项。」余小燕总结道,「当然,编委名单基本上都是很透明的。」

开头提到的《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官网只列出了针对作者的投稿要求,并未写明审稿流程。

「对于这些相对一般的普刊来说,不公开审核算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余小燕表示。

包过、量大、从速

西游记里,当唐三藏师徒四人来到灵山脚下,他们不曾想过要用紫金钵盂来换有字天书。

在一些期刊杂志里,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发表,要经历的也不仅仅是投稿、审稿、校对、出版这么简单。事实上,部分普刊的审稿逻辑早已异化为「生意逻辑」,从追求学术严谨性到追求经济效益性的战略性转变。

「其实这些信息还是比较好找的,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他们一般都挂着过稿快或者保过稿等标语进行种草,而实际对接的都是代写代发的中介。」某中文核心期刊编辑王艳(化名)介绍,这些中介有的能代理上百家期刊,因为渠道很广、代写费用也非常便宜。「因为一般都是直接套模板。」

同一篇模板怎么才能开出各异的殊色?这校稿就成了一个大学问。

以前人工智能不发达的时候,人工降重是一个技术活,也是让「包过审」的命门所在。「部分普刊的审核要求就是查重率,这说明只需要把查重率降下去、文章大体结构看得过去就可以了。」

王艳介绍,以前论文润色主要采用的是「七字一改」的秘诀,这样可以规避大部分查重的软件的重复率手段。「以前是找一个外包大学生搞,医学的更贵,因为要用《医学同义词词典》来查,但是现在有了 AI,这部分人工就大大节省了。效率更快了。」

丁香园根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整理

另据某相关从业人员透露,「男性→女性」也是降重或提高文献特异度的妙招之一。而在前期手工搓稿、没有 AI 医学审核的时代,出现女前列腺、男宫颈癌的乌龙事件并非没有,但一般都会被期刊审稿环节给打回。

「不过也有深度合作、发稿量大的期刊,只要我们查重率 OK,语句逻辑通顺即可,一般就是很快就发掉了。」

讽刺的是,这种套路快速过稿论文,反而符合某些期刊的「生存需求」——版面费按篇收费,发表量越大,利润越高。当然,也符合投稿人们的生存需求。「对于很多学术能力薄弱的医务人员,能够快速收稿发表的普刊,是评职称中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中国医药指南》的致歉,只是揭开了中国学术出版乱象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2021 年,中国科协官网就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国科协主管期刊滥发论文问题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重点核查全年发表论文数量在 2000 篇以上的期刊、每期大部分论文篇幅不超过 5000 字或不超过 3 页的期刊、近 3 年年检审读中涉嫌超范围发论文的期刊,以及刊期为半月刊、旬刊、周刊等出版周期较密的期刊。[7]

图源:参考资料 7

然而,我们至今都能以「快速过稿、包收录」等字眼,随随便便就搜寻到各种大开方便之门的期刊。

若不能从根本上改革「唯论文」的评价体系,类似的闹剧只会重复上演。毕竟,当期刊编辑成为「生意人」,当医生忙于「造论文」而非「救病人」,医学的尊严早已被明码标价。

策划:肯德羊

监制:中午刚接到花钱买论文电话推广的 islay

题图来源:参考资料 2、杂志公众号截图

参考资料:

[1]http://www.zgyyzn2004.com/content.asp?id=1976

[2]王忠红.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6):241-242.DOI:10.15912/j.cnki.gocm.2018.06.203.

[3]https://mp.weixin.qq.com/s/k2W59RlNcNxmEB5cfctvrQ

[4]https://www.jbuon.com/archive/20-1-173.pdf

[5]https://www.nature.com/nature/for-authors/editorial-criteria-and-processes

[6]http://www.zhqkyx.net/news/tonghangpingyi.htm

[7]https://www.stmjsociety.com/CN/news/news491.shtml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每日关注

    news.meiriguanzhu.com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5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