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区人挤人,新院区半天只来了 80 人:知名大三甲上演「冰火两重天」?_每日关注

老院区人挤人,新院区半天只来了 80 人:知名大三甲上演「冰火两重天」?


老院区人挤人,新院区半天只来了 80 人:知名大三甲上演「冰火两重天」?


本文作者:关麟、z_popeye

「老院区人挤人,新院区空荡荡?」

最近几年,全国不少大三甲新院区在经过了几年的建设高峰后,纷纷完工开诊。然而,却有不少人指出,与老院区往日的摩肩接踵不同,不少新院区落地后就诊量略显逊色。

有文章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样的情况。文中提到,去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江园区正式开诊,首日上午门诊量仅有 80 多个。

微信公众号文章截图

据此,文章评价道:「老院区在『人海中挣扎』,新院区却在『空房中等待』。」

大三甲的新院区,真的不香了吗?

高大上的新院区,与患者的心理落差

我们还是先来继续看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情况。

2024 年 10 月,张江新院区正式开诊。据当时的报道,张江院区床位数 500 张,门诊首日开诊放号约 260 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张马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截止到早上 8:30,开诊首日大概有 80 多个门诊量,下午可能会逐步增加到 100 多个。

横向对比来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老院区,以及上海的其他老牌儿童医院,日均门急诊量都在 5000 以上,如果遇到春秋换季,有时甚至会超过 6000 人次。

仅从数量上来说,新院区伊始,就诊量确实不及老院区。

相似的情况不止一家。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往往在于两方面因素:

地理位置与患者信任度。

通常来说,如今有头有脸的大三甲老院区,大多坐落于拥挤的交通要道和城市中心,周边已经无处扩张、无地可用。

2020 年 7 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等单位发布《2020 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并公布了「全国十大最堵三甲医院」。上榜医院中,高峰期平均排队时间最长的达到了 36.1 分钟。

随着近年来的城建规划,想扩大医院、扩充床位,这些大三甲们不得不「出走」,前往相对来说较为偏僻、或正在开发中的新区。

路途远了,患者的就诊体验也自然很难「美妙」。

有人在评论区吐槽新院区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新院区开院伊始,老院区的科室尚未全部搬迁,人手、设备可能都有所不足。

当走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新院区,推开诊室门却只有一位十分年轻的医生坐诊其中,患者也很容易产生一种「不信赖感」。

有患者吐槽西北某三甲医院新院区

种种因素下,一些大三甲的新院区开诊即遇冷,有文章据此评论道:「医院举债建新院又没有患者,是策略性的失败。」

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就下结论,恐怕还是太早了。

新院区遇冷?就别替人家操这份心了

新院区对三甲医院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三甲医院到底为什么要建新院。

去年,在「住院率破 20%」全网刷屏之时,我们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开多少张床位,就能填满多少张床位。(点击查看丁香园往期内容:《「住院率破 20%」刷屏,到底怎么看?我们和医生、院长、医保专家都聊了聊》)

这是「自负盈亏」之下,公立医院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而在简单的床位数字背后,对于三甲医院来说,新院区不仅仅是单纯地扩张地盘,更是一次对设备、团队、学科的全面升级重要机会。

还是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为例,据介绍,新院区定位以血液肿瘤学科群为特色,「强专科、精综合」,对标的是国际一流的肿瘤诊疗中心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更具体一些,新院区甚至并不设置急诊。

不难看出,单纯的患者数量,可能本身就不是大三甲新院区的关注重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是目前国内南方地区最大的儿童血液肿瘤诊治中心(图源:张江科学城)

另一方面,新院区医疗资源不如老院区,往往可能只是一种「偏见」。

当我们把时间线拉得更长就会发现,不少如今早已摩肩接踵的大三甲分院,曾几何时也是「不被人看好」的新院区。

就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据院史记载,当年随着浦东开发的全面启动,上海市政府决定在浦东新区建造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而这个机遇被仁济一把抓住,提出了建设仁济浦东新院的报告。

1994 年,上海市计委批准的规模为 500 张床位、建筑总面积 34500 平方米,而经过协调,最后的建筑面积调整到 41280 平方米,总投资也从 1 亿增加到 1.57 亿。

而如今,随着整个地区的发展,仁济东院早已成为了浦东区域医疗资源的核心,甚至辐射整个上海市区乃至长三角。

像这样的成功案例也说明一个事实——所谓的新院区「遇冷」,只是一种表象上的阵痛。酒香不怕巷子深,患者自然会用脚投票。

时代变了,以后建分院不能超过 3 个

不过,医院狂建分院的热潮,可能很快就将是过去时了。

今年,上海市卫健委在《2025 年上海市医政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分院区数量要控制在 3 个以内。

《2025 年上海市医政工作要点》截图

这不是官方第一次对分院热潮「降温」。

国家卫健委早在 2022 年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 年)》中就提出,到 2025 年末,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举办分院区不得超过 3 个;新增分院区的,每个分院区的床位数量不低于二级同类别医院最低要求、不高于本指导原则确定的同级综合医院床位最高标准,各分院区总床位数不超过 2020 年末主院区编制床位数的 80%。

对于实力过硬的大三甲来说,确实不必唱衰或担忧其新院区。但最近几年,也有一些实力不够雄厚的医院,被大兴土木的狂潮给「忽悠瘸了」。

例如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曾在 2020 年投资 1.2 亿建新门诊大楼。有该院医护回忆,就是在建成开诊前后诊断时间里,医院资金紧张的风声开始多了起来。(点击查看丁香园往期内容:《广东一公立医院停诊,员工表示欠薪 10 月?卫健局回应》)

图片

图源:掌上梅州

最终,这所医院在去年 10 月被曝出破产停诊,截至当时,已欠薪 10 个月。(策划:z_popeye|监制:islay)



编辑:ifhealth 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每日关注

    news.meiriguanzhu.com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球资讯热分享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主要集合图文、知识、日常、娱乐、财经、文化、生活、致富、女性、地区、科技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4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