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年仅38岁的网红“阿根廷奇娜”,因突发低血糖不幸离世。
消息一出,网友们都感到万分震惊,许多人不敢相信这看似“寻常”的低血糖竟能夺走一条生命。
我们平时最熟的“血糖问题”大多是高血糖,也就是糖尿病。但与“慢性杀手” 高血糖相比,低血糖更像是个“隐形杀手”,而且来得快,症状猛,不及时处理真的会要命。
第
1
点
—The First—
低血糖:身体里的“能量告急”
当血糖浓度跌破安全线(非糖尿病患者<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身体就会启动“应急警报” 。如同手机电量低于20%会自动省电,人体会优先关闭非必要功能,出现:
初级警报:手抖心慌、冷汗直冒、头晕眼花(自主神经兴奋)
重度警报:胡言乱语、抽搐昏迷、心脏乱跳(中枢神经受损)
而持续性的严重低血糖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轻则遗留后遗症,重则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10%。
第
2
点
—The Second—
中医眼中的低血糖
中医将低血糖归为“虚证”范畴,认为其核心病机是气血阴阳失衡,涉及脾胃、肝肾等多脏腑功能失调。
1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脾胃为后天之本,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
若长期饮食不节(如过度节食、饥饱无常)或思虑过度,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无法生成足够的气血能量,从而引发头晕、心悸等低血糖症状
《黄帝内经》指出:“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正说明饮食与气血的密切关联。
2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耗伤肝肾精血,导致身体能量储备不足。
这类人群常在晨起空腹时出现手抖、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中医称为“晨虚症”。
3
气机郁滞,升降失常
情绪波动(如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全身气机运行。
气滞则血瘀,清阳之气无法上达头目,出现头晕目眩;浊阴之气不降,则伴有恶心、食欲不振等症。
第
3
点
—The Third—
4个作死坏习惯
正在掏空你的血糖
坏习惯1
空腹+剧烈运动
空腹状态下肝糖原仅够维持4-6小时,剧烈运动加速血糖消耗,每小时可下降1.2mmol/L。
坏习惯2
盲目跟风减肥
GLP-1类减重药(如司美格鲁肽)通过抑制食欲降糖,联合节食运动时,低血糖风险激增300%。此类药物本质是降糖药,需严格监测血糖。
坏习惯3
极端饮食
生酮饮食(碳水化合物摄入<50g/日)以及辟谷断食(连续12小时以上未进食)等极端饮食习惯,会导致肝脏糖异生能力超负荷,血糖调节机制崩溃。
坏习惯4
饮酒不设防
二两白酒下肚,酒精抑制肝糖输出,酒后3-5小时是低血糖高发期。数据显示,酗酒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率高达37%。
第
4
点
—The Fourth—
中医预防的四大重点
1.饮食调养:健脾益气为主
基础原则:少食多餐(每日5-6餐),优先选择升糖指数适中的食物(如小米、燕麦)
推荐食疗:
▪ 黄芪山药粥(黄芪30g+山药100g):补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 红枣桂圆羹(红枣10颗+桂圆15g):养血安神,改善气血不足型头晕
忌口清单:空腹饮茶(茶多酚抑制铁吸收)、过量苦瓜(加重脾胃虚寒)
2.运动养生:动静结合
最佳时段: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耗伤气血
推荐项目:
▪ 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增强脾胃升降功能
▪ 太极拳“云手式”:疏通肝经气机310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心率≤(170-年龄)次/分为宜
3.情志调理:疏肝解郁
按摩穴位:每日按压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各3分钟,缓解焦虑引发的血糖波动
代茶饮:玫瑰花5朵+陈皮3g冲泡,适合压力大、常熬夜人群
4.作息调摄:顺应天时
子午觉原则:23点前入睡养肝血,11-13点午休养心气10
节气养生:春分、秋分时节加强艾灸关元穴(脐下3寸),提升阳气储备
从网红悲剧到日常防护,低血糖就像沉默的刺客。
中医防治低血糖的核心是通过调理脾胃、充盈气血,从根本上改善能量代谢。
正如《千金要方》所言:“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日常养护结合科学监测,方能真正远离低血糖危机。
若症状反复或加重,请及时至中医内科/内分泌科就诊。
编辑:ifhealth 来源:名医在线网